为了去冈仁波齐,普拉村村民尼玛扎堆领着一支十一人的队伍,历时一年,一步步跪着走完了长达2000多里的朝圣之路……2017年中,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上映。西藏,这个距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又一次成为无数人的魂牵梦绕。而彼时,西藏于他,已熟稔得如同刻在手心的掌纹。
顾洪玮,启东人,45岁,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他是样貌粗犷的汉子,是内心柔软的艺术家,更是随性而为、忠于内心的行者。
顾洪玮的人生是开挂的——喜欢雕塑,就做了10多年“城市造型师”;养了一条黑贝,便成了CSV德国牧羊犬俱乐部7个裁判之一;行至拉萨,对大山大水的气魄念念不忘,干脆在大昭寺旁开了家客栈。
10多个T的影像,记录着顾洪玮与西藏难舍的情缘。
2005年时,顾洪玮第一次入藏,坐的川藏线。克服了短暂的高原反应,他被藏地辽阔瑰丽的风光震撼了。“真的太美、太美,蓝天近得仿佛触手可及。”
大昭寺旁,朝圣的藏民一步一跪,目不斜视,满脸虔诚。顾洪玮告诉我们,那一瞬,他感觉内心被信仰的力量击中。
其后的数年时间里,顾洪玮多次前往西藏。不甘于短暂的停留,2013年,他租下大昭寺旁一个院落,花心思改装成民宿,当起掌柜。房东是康巴藏族,已年近八十。“他一生坎坷,却依旧简单、淳朴”。在顾洪玮看来,西藏的生活呈现了世间另一番模样,少了物欲的纷杂,多了对生死的参透。“2016年春节,我关了客栈,离开西藏。不久后,听说老人去世了,很感伤。”
这3年时间里,顾洪玮走过了大半个西藏,高原的风将他的脸庞吹得黝黑,手中的相机却记下了绝美的雪域、万壑的地貌和藏民最真实的生活。
“这是拉佳师傅一家,当时我由国道214去往类乌齐,遭遇大水断道,迷途至深夜11点,他们好心收留了我。”顾洪玮感恩于藏民的善良。
一次,在盘山公路,顾洪玮偶遇伸手搭车的修行僧达吉,竟机缘巧合目睹了难得一见的天葬。“死亡是一件值得敬畏的事。天葬属于大乘佛教最高境界,舍身布施。”顾洪玮说,在藏人眼中,天葬台是神圣而高贵的存在。
在自然赋予西藏的瞬息万变和亿万年的寂静下,一切语言都显得苍白,只能用脚步丈量她的庄严、静穆和深邃。
顾洪玮与车队成功穿越了位于昆仑山南坡的可可西里和北坡的羌塘无人区,地形复杂,地貌奇特,方圆百里荒无人烟。“那是壮丽的原始洪荒,内里危机四伏,外表波澜不惊。”顾洪玮说,在羌塘的每一天都在渡劫,高寒缺氧、迷途寻路、各种陷车……
“那天,我驾驶头车,负责探路。途径一片广阔的冰湖,下车看了,冰层够厚,所以行进速度较快,有八九十码。谁知,前方突然出现一个断层,碧波荡漾。一下子,我背后一凉,汗毛都竖起来了,不能猛点刹车,不能猛打方向,只有全力加速,擦着冰窟窿10米远的地方,拐了一个大弯,回到岸上。”
这些年,藏地的美、藏地的险,已镌刻进顾洪玮的生命,成为一道不可磨灭的印记。只是,当陌生成为熟悉,他渴望着开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2017年,顾洪玮自驾西藏,一路收些虫草和藏传佛教方面的古玩,“为生计,也为继续追寻诗和远方。”
顾洪玮说,西藏是神圣的、纯粹的,但涤荡人心的内核,远非一两次走马观花的旅行所能体悟,慢下来细品,人才能深入。2018年,他希望有机会举办展览、出些画册,将记录下的藏地影像与众分享。
图片由顾洪玮提供
文字 橘小蓅
编辑 小蚊子